
獵頭行業(yè)怪像知多少?
現象一:一碰到“免費的或價廉的”就進行合作。
憑借獵頭引進人才是目前不少有實力且有人才意識的公司招聘中高級人才的主要途徑,相當多的公司不用獵頭的原因是認為獵頭公司的費用太高,以為不就找個人嗎,這么大的花費不值得。那么就找便宜的,甚至免費試用的獵頭來幫助。這樣找來的獵頭,會產生互不信任感,結果自然不會好到哪里。
現象二:都希望“先招到人后付費”。
國內許多的公司在選用獵頭時,都希望能先提供人選,成功了再收費,有些不正規(guī)的獵頭公司也打出了這樣的廣告先幫助公司招到人再收費,看起來如同很有決心,但結果往往很差勁。免收預付金,即代表可能有幾家獵頭共同做一個單子,這不僅容易造成公司機密的外泄,也由于不是長久合作同伴,也許還會讓獵頭公司把原有人才獵走。此外,為了尋求速度,無法談及規(guī)范流程,客戶不滿意,獵頭公司沒錢賺,雙方受損。
現象三:談判既是砍價。
根據國際慣例,獵頭事務的收費規(guī)范為年薪的30%左右,可是這一規(guī)矩在國內卻很難推廣,收費成了一個“砍價”的進程。許多時候客戶與獵頭公司的合作糾結在談論價格,而非談論獵頭的技術,更有甚者為如何項目沒成功退回多少錢而來回的討價還價,這對國內獵頭行業(yè)的發(fā)展是不利的。本來,公司也獵頭合作的本意是為了找到合適的人才,關注點應該放在獵頭是否能夠找到人才上面,而非退回多少錢。還有,依照國際慣例,獵頭公司會要求收取客戶的定金,這筆定金不管最終是不是為客戶尋到了適宜的人才,都不再退回??墒牵@一規(guī)矩也在國內遭到了損壞,一些獵頭公司為了搶生意,索性不收訂金。
現象四:認為獵頭找到的人無所不能
“我花這么多錢,請你們獵頭公司找人,當然找到的人要很好啦”,老板帶著這種想法找獵頭,人選到位后,所有的疑難雜癥寄希望與人才,不但老板是這么想,其同事,下屬也是這么想。既然你身處高位,拿了高薪,就看你怎么解決這么問題咯。這種工作環(huán)境無疑會給人才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須知有些工作是需要大家共同合作的,如果不配合,再厲害的人也不一定能解決。
現象五:一找獵頭就急,一用獵頭就不滿意。
誠然,找獵頭的公司一般都是比較急缺,希望人才盡快到位的。但假如想今日托付到獵頭,明日人選就到位,這樣的期望名校過高了。也有的公司要求找到的人迅速到崗,不給候選人離職時間,而且要絕對完美,絲毫不能有不如意的地方。否者立馬就表現出對獵頭的不滿。公司帶著各種挑剔的情緒面對獵頭,獵頭又怎能發(fā)揮出全部實力呢?
現象六:獵頭公司是自己的下屬而不是合作伙伴
有些企業(yè)認為自己付了錢,對獵頭顧問呼來喝去,把獵頭顧問當做自己的下屬一樣要求,而且態(tài)度生硬。其實獵頭公司是企業(yè)的合作伙伴,應該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獵頭公司既然接單,就一定會負責找到合適的人才,而企業(yè)也應該充分理解合作伙伴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現象七:黑獵頭偽獵頭眾多。
有些獵頭公司往往只有一兩個獵頭顧問,靠關系獲單,或者直接和公司人力資源職工串通,兩邊分紅。與候選人勾結彼此包庇,以取得利益為主,有些公司為了節(jié)約成本,明知道有害,仍然與黑獵頭合作,一旦因而受害,就責怪行業(yè)太亂。須知,恰是公司委任這些黑獵頭嚴重打擊和影響了獵頭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